升上高中不久後就是校內學科能力競賽資訊科的初試,出於嘗試看看的心態我不假思索旋即報名參加。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的我不過是個孤陋寡聞的井底之蛙,STL 中的容器僅僅概略地認識 vector
,連內建的 sort()
都不會使用。想當然爾,我就此名落孫山、鎩羽而歸。
然而,我並沒🈶️感到太大的氣餒;相反地,我立即深刻的體悟到自己的不足🈶️多巨大,痛下決心要孜孜矻矻日日苦練。2018/12/31 晚上,放下地科題本後,我註冊惹 ZeroJudge ,正式在程式競賽的汪洋上揚帆起程,並在 2019/01/01 01:01 拿到第一個 AC。此後,我利用每一天的許多零碎片刻,展開密集刷題畫。我替自己訂下目標,要在一年內成為校內榜上的第一名;事實上,我比預期的更快,在下學期就辦到了。
此外,我也在㋿年的第一天開始在 GreenJudge 上積極尋找歷屆中投區及彰雲嘉區能競複賽試題實戰演練,期望🉐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。在這個階段,我感受到自己的明顯進步,並以解題為樂。
能力競賽#
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,高二開學後,我順利通過校內筆試及上機測驗,如願獲選成為校隊,🉐以參加中投區複賽並拿下第四名,成為敝校參加資訊科決賽中唯一的普通班學生,獲🉐承辦單位師大額外加開之「潛力 Star 獎」及 \(\$ 500\) 圖書禮卷。
高三時由於日益漸重的課業壓力,我🈚️法再全心投注於程式競賽中,不過依然入選校隊,在複賽中獲🉐第九名佳作的成績。
NPSC#
高二就曾和社團同屆的亮軒、伯蔚組隊,🉑️惜初賽僅AC兩題飲恨。高三雖然宣稱要專心準備學測,但仍然🈲不住與學弟🉐壹、博靚組隊。
縱使我們這隊以較後段的名次晉級,但是在決賽現場我們最終作出四題、獲🉐四顆氣球,以第 \(16\) 名作收。
心🉐#
我常常覺🉐,能在青少年時期接觸到程式競賽,我是多麽地幸運!在程式競賽中,除了資料結構與演算法,我學到的更多的是關於面對生命的態度。
首先,如同父親予我的期許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」,我應該始終保持謙遜,因為在廣大的競賽領域中,永遠🈶️學不完的技術與追不完的強者。每當我學🉐稍多一絲、爬🉐稍高一點、看🉐稍遠一些,我總是發現自己更渺小。曾經我一度驕傲,現在我羞愧不已。
再者,我重新體認到 ``Practice makes perfect.’’ 這句話絕非陳腔濫調。縱使我離完美仍然遙遠,我相信不單僅是程式,人生中的每個方面皆然,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只🈶️長期而且持續的練習。
此外,程式競賽的旅程上從來不曾缺乏過挫折。我當然會感到沮喪、失望,甚至曾經想要就此放棄,但是種種的打擊從未澆熄我對程式的熱愛;相反地,恰似尼采所說:「凡殺不死我的,必使我更強大」,每一次挑戰的淬煉不僅使我成長,更堅定我對程式的信念。
最後,一路走來我十分感激我的父母、老師、學長、朋友以及網路上的許多善人,沒🈶️他們我不🉑️能🈶️今日這麼微不足道的一點結果。我想,我真是極其幸運🉐以如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。
總結#
儘管或許周遭🈶️些同學誤以為我的程式能力🈶️一定水準,但我內心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實力到底在何處。我從來不覺🉐自己🈶️多厲害,我相信我只是比常人更瘋狂、更執著地練習。我衷心認為能🈶️這些靚賽經驗十分幸運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