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二上在眾多忙碌的事情中落幕惹。大一學期竟然各寫兩篇心得,這學期簡單寫寫流水帳就好。本來開學前系上有要辦迎新宿營,結果第一天晚上有人確診就夭折惹,後來好像就在宿舍喝酒之類的。期中久違的導聚在 Mo-Mo-Paradise 吃壽喜燒,教授還帶他全家來。水木不少店陸續撤出,有些過往會去的學餐也突然覺得不對,吃速食及超商、叫外送的頻率有感顯著上升。

宿舍#

一下跟原本同系的室友很幸運地順利抽到碩齋,雙人房空間真的比新齋舒服寬敞太多,光是這點就非常足夠惹,在四樓雖然比較高但不遠處交誼廳有沙發、電視及冰箱,缺點的話就是地理位置真的比較偏遠但有腳踏車其實也差不多,另外浴室燈光偏暗,且不像新齋洗手台有熱水可以使用。

感覺我應該要都寫一點不然整篇幾乎都在講成績==但是我想不到說什麼惹 QQ 本來經濟系的小學朋朋有想選齋長可惜落選,不然有機會入閣當齋幹部或許大三可以繼續住。總而言之,碩齋就是很讚喇。

課業#

這學期小修 17 學分,各科心得基本上皆有上網分享惹。選課算是滿意,週五沒排課真的很讚。其中,邏輯設計實驗真的頗硬,再加上程式競賽以及叢集競賽的 loading, 開學不久後至期末都處在一個三四點睡的作息,甚至可以六點去西門麥當勞吃早餐。

本來其實很擔心成績,不過最後各科在調分之後都僥倖拿到 A+, 也就是說 GPA \(4.3\). 然而,我到放寒假後才知道這學期計算 T 分數的方式略有變動!!原本是以各科 Grade Point 來標準化,但這學期起若授課教師有提供原始百分成績則以百分成績計算。我基本上是很讚同這種作法,如此才保持班上成績不受失真的真實分布。

但是,由於不知道這件事,這學期很多課我最後都是抱持著得過且過的態度,只求可以 A+ 就滿足,並沒有追求絕對的完美。比如競程一期末考後有補題機制,當時我覺得很穩竟然就這樣傻傻放掉,等於是總成績 \(0.6\times\frac{100}{8}\times20\%=1.5\) 分,相當 T 分數 \(\frac{1.5}{15.50}\times10\approx0.97\). 而競程一正好是我各科中 T 分數最低者,僅有 \(55.26\). 現在回想起來,實在扼腕不已,只恨自己當時怎麼如此消極被動而短視。

此外,除惹高等離散滿分以外,其他各科原始分數都只有剛好過 \(90\) 一些些,T 分數自然也都不亮眼。於是乎,GPA \(4.3\) 依然拿不到書卷==我不可能說我毫不在意一笑置之,也不想強調我有多失落懊惱,畢竟是我自己沒有弄清楚遊戲規則,而且我確實不夠努力也不夠出色。認識的卷🈹同學確實都很優秀,當然也有同樣 GPA \(4.3\) 的學長一樣拿不到卷。